世界读书日节日由来

来源:本站2017/4/21

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近年来,通过宣传,在青少年中知道读书日的人越来越多,我们身边爱读书的人也在增加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。4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,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“圣乔治节”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,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——一本书,象征着知识与力量。每到这一天,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,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。实际上,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,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、法国作家莫里斯·德鲁昂、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,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“名正言顺”。
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“走向阅读社会”的召唤,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,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,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1995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23日为“世界读书日”,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、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。“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。”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、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·德尔·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。

读书吧,你的人生将因此而美丽。

高尔基说: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

毛泽东说: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

冰心说:读书好,多读书,读好书。

叶圣陶:读书忌死读,死读钻牛角。

读书使人进步。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”高尔基的话,正是告诫我们这一点的。从个人来讲,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,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,无不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。

读书贵在坚持。无志者常立志,有志者立常志。读书不可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要持之以恒。农民三五天不种田,似乎不要紧,但如果一个月呢,恐怕田里长满草了;工人三五天不开机器,似乎也不要紧,但如果一个月呢,恐怕机器要生锈了;那么对读书人来说,则要天天读,如果长时间不读书,恐怕脑袋要像没人耕种的农田一样荒芜了,要像没人开动的机器一样锈迹斑斑了。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”毛泽东是这么说的,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

读书需要选择。人有好有坏,书也有好有坏。读好书学好人,读坏书自然就学不了好人了。好书如补品,补品滋养身体,使人延年益寿;好书滋养思想,使人修身养性,终身获益。坏书如毒品,毒品损害身体,使人易衰早亡;坏书败坏思想,使人为非作歹,贻害无穷。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最好呢?自然是那些能给人终身教益的经典名著名篇,它们能使人乐观地面对生活,积极地面对人生。歌德曾说过:“读一本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”

读书要讲究方法。书海浩荡,看不胜看,读不胜读,而人的一生非常短暂,要想把所有的书籍读完是不可能的,这就需要有选择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读书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“读书忌死读,死读钻牛角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像明清时期,很多人可谓饱读诗书,但终生无用,鲁迅曾写了一篇小说叫《孔乙己》,他刻画的那个孔乙己就是死读书的经典代表,像他这一类人都是被死读书给害了。会读书的人先将书读薄,再将书读厚,不会读书的人只是一味地认字,却不去思考;善于读书的人把书读活,不善于读书的人把书读死。

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读最好呢?这要因书而异,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著名篇,要精读、细读、反复读,甚至摘抄、背诵;对一般的书,则只需要一扫而过,知其大意即可。就像看报纸,每天新闻消息那么多,不可能每一则都认真细看,自己认为有用的、有价值的,好好地看看,甚至摘录、剪贴,其他的只需要看看标题就可以了。

读书吧,多读书。读一页书,它也许就改变了你的心情;读一本书,它也许就改变了你的观点;读一摞书,它也许就改变了思想;读一堆书,它也许就改变了你的人生。读书吧,多读好书。它绝对,肯定、必定、一定会成就你一个亮丽的人生!


图书信息中心

2017年4月2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