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金城市的绿色转身——晋城推进绿色发展的新实践

来源:本站2016/4/5

煤炭行业进入寒冬,资源型地区培育增长新动力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。遍地黑金的晋城市,选择“绿色”寻求经济突围,“绿色转身”动作频频。

入冬以来,旅游投资在晋城极速升温。一批来自省内外金融、文化旅游业内的专家和投资团队在此密集考察,敲定了高平炎帝文化开发、沁水河古堡群、蠎河和历山等生态景区的打造和提升等2016年首批重点投资建设项目,拉开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大幕。

产业向绿色转型,与生态环境治理齐头并进。丹河、沁河两条“母亲河”治理,巴公河人工湿地生态治理工程竣工、环城生态圈构筑……绿色理念,定位晋城发展的“新坐标”,点燃了冬天里的希望之火。

绿色理念发展方式华丽转身

2012年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的晋城,目前森林覆盖率达39.2%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,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指标全省排名第一。但它又是一座以“煤”为底色的工业城市,人均生态承载力仍然偏低。

在新的形势下,如何实施绿色发展?这是一道“必答题”。

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说:绿色发展,就是要树立“低碳、节能、环保”的绿色理念,紧紧结合市域实际,大力实施“生态立市”战略,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,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,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基本路径,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,大力倡导绿色消费,呼唤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,节约资源,保护生态环境。

节能减排,是该市调整产业结构的一大着力点。工业企业对余热、余压、废水、废气等实施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;“逆”12层以下建筑强装太阳能光热系统;实施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工程,全面推进工业、交通、建筑、公共服务领域节能降耗。与此同时,该市积极引导居民共建绿色家园。截至2015年底,已在市区启动二期公共自行车项目,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达225个,普通自行车、电动助力自行车8000辆,锁桩1.1万个,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自行车系统。在全国知名景区皇城相府,全省首条纯电动汽车城乡客运线路已经开通。

生态环境也在加快推进。丹河、沁河是晋城境内较大的地表河流,哺育着晋城65%的人口,许多村镇沿河而建。丹河沿岸水质一度污染严重,中下游鱼虾绝迹。市里痛下决心“治丹保沁”,叫停在丹河流域审批建设涉水项目,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建设。如今,丹河人工湿地水清草绿,鱼虾成群,鸟语花香,成为了市民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。

绿色生态发展格局合理优化

“太极飞虹、丹水芦语、府城星辉、文博咀华、树理流芳、吴山观凤、白马梵音、秀丽烟柳”,这是经过8个月评选出来的“晋城新八景”。

其中的“吴山观凤”,指的是城西规划面积7500亩、绿地面积6000亩、总投资3.4亿元完成建设的吴王山城郊森林公园。这座景中有景、景绕山动、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,过去曾是一片垃圾遍地、寸草不生的破败荒山。   当年,市长刘润民在调研吴王山工程时提出:“要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,高起点设计,高标准推进,使公园能够彰显晋城文化内涵,全面体现国际花园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特点。”

近年来,晋城市努力构建全域生态系统、生态格局,公园、广场、游园、河道等绿地相继建成,生态文明的发展主题越来越清晰。

2013年,晋城市委、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山、水、林、城有机交融的生态城市目标,确立了“三位一体”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思路,即宏观层面规划建设东西宽约26公里,南北长约36公里,面积936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圈;提炼并广泛使用晋城文化元素和符号,在深入传承“泽州古八景”的基础上,努力构建“晋城新八景”。

按照这一思路,晋城市将环城生态圈作为重中之重,形成了一环融绿、六廊纵横、多点分布的规划结构。一环融绿,即环绕中心城市的城市绿色生态屏障;六廊纵横为玉屏山—丹河、白马寺山—丹河、龙王山—丹河等6条生态廊道;多点分布即由自然生态区、人工游憩点、农业体验园等构成的多个公共休闲的绿色开敞节点。同时,环城生态圈还按功能定位划分了绿色森林、美丽乡村、养老休闲等8个片区。

今年国庆前,晋城主城区城东景观水系工程向市民开放。工程占地1187亩,由德国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设计,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,建成了绿色相依的城市水景300亩,建成北部、东部、南部3个不同形式的公园景观,成为全市目前水域面积最大、活动空间最广、人气最旺的城市综合公园。正在公园散步的王女士说:“公园建好后,我和家人经常过来转悠,这里的风景特别好,空气也新鲜,城市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!”

绿色产业和谐发展有机统一

2015年国庆节刚过,晋城市传出喜讯:在山西证监局专家指导下,我省第一只规模超30亿元的大型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在高平市设立,晋城、高平两级政府将以政府提供引导资金的方式,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基金组建。与此同时,一家首期注册资本为5亿元的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正在筹建。晋城市将依托大基金和大集团的资金、平台优势,集聚外部专业机构和优势人才,重新打包包装区域内骨干旅游文化资源,建立泛旅游产业集群。

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,着力发展低碳生态工业,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,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努力实现绿色转身,是近年来晋城市产业转型的战略思路。

近年来,晋城市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旅游城市旅游联盟事务,引领了中原各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,进一步激活了中原旅游大市场。高平市以全球华人祭祖圣地炎帝陵、羊头山为核心,精心打造“炎帝寻根”精品旅游线路。“中国十佳小康村”皇城村从偏居一隅的古村落,成功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。

市旅游外事局局长董小清说,未来5年内,晋城市将再打造1个5A级、1个4A级旅游景区,泛旅游产业将成为晋城地区绿色骨干产业,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支撑。

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,是晋城市低碳发展、绿色发展的又一路径。晋城市充分利用区内煤层气资源丰富的优势,先后引进中石油、中海油、中联、山西新能源等一批大企业、大集团,并鼓励引导晋煤、兰花集团等本地大企业进入煤层气开发、加工、利用领域。目前,全市各类在建和建成的煤层气企业70家,煤层气开发利用已形成集煤层气勘探、集输、液化、民用燃气、工业燃气、瓦斯发电、汽车加装煤层气等产业化、商业化利用体系。全市共有从事煤层气开采企业9家,今年抽采煤层气26亿立方米,已建成煤层气集输管道5条245公里,建成投运煤层气液化项目5个,瓦斯发电厂33座,煤层气开发利用全国领先。

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,是晋城市推进绿色发展的又一成果。这个工业园,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通信连接器、光学镜头模组生产基地,精密刀具生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。去年以来,这个工业园又投资约25亿元,开发了小眼球超精密光学模具项目、新一代智能手机精密机构件项目和苹果LOGO配件精密加工项目。2015年1至11月份,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8.73亿元,同比增长5.87%;上缴税金6.84亿元,同比增长35%。

经过几年发展,阳城陶瓷产业园也声名鹊起。园区入驻陶瓷企业21家,投资40多亿元,建成32条地砖生产线,形成两亿立方米规模。晋陶产业园张朝军经理介绍说:园区从广东佛山引进中高档酒瓶日用瓷生产项目,年生产舍得、沱牌等各类酒瓶1000万件,年销售量突破6000万元,单子已订满2016年。

以节能减排、提升效益、发展绿色产业为目标,晋城的产业转型正沿着一条“绿色路径”向前发展。